重点科研项目 |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血浆稳定性研究取得突破进展
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作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,在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,但由于在血浆中稳定性欠佳问题,严重阻碍着临床检验与TDM工作的推进。德米特经过不懈钻研与技术攻关,成功取得突破性成果,为这一类抗生素药物的临床检测带来了创新解决方案。
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稳定性难题
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均属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,具有抗菌谱广、抗菌作用强等特点,尤其是在治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,自在中国上市以来,即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病原体所致和需氧/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,以及在病原菌未确定前的早期治疗。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合理和过度使用的情况,导致细菌耐药率的增加。CHINET2024 年上半年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,碳青霉烯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仍保持高位,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 73.1% 和 72.7% 。耐药率的增加与临床剂量选择密切相关,剂量不足可能导致治疗无效,甚至助长耐药菌株的出现,而剂量过高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。因此,临床在使用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同时,多会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来帮助优化治疗方案,确保该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持续保持在有效范围以上(即%T>MIC),从而实现药效学的达标,提高治疗效果,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,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。
然而,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TDM长期面临着一个严峻问题:在血浆环境中,其分子结构中的 β- 内酰胺环极易受到水解或酶解作用的影响,致使药物浓度持续下降。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TDM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,也给抗生素的个体化给药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。
以亚胺培南为例,在常规条件下,未添加稳定剂的血浆样品在室温环境中仅能维持 2 小时的稳定状态;在 4℃低温环境下,稳定时间可延长至 6 小时;即便在 - 20℃的冷冻条件下,也仅能保持 8 小时的稳定性。美罗培南的稳定性稍好,但在无稳定剂辅助时,室温下的稳定时间为 4-6 小时,4℃时可维持 24 小时,-20℃下稳定时间超过 24 小时。如此短暂的稳定周期,无疑给实验室对该药物的检测及临床的TDM顺利开展带来了巨大阻碍。
三大技术突破 为科研与临床检验提供创新解决方案
面对这一棘手难题,德米特科研团队凭借深厚的底层材料研究基础、高效的科研能力以及标准化的生产和检验工作流程,积极开展该项技术攻关,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。
类人血清基质冻干技术:让质控品超长“待机”
德米特成功运用类人血清基质冻干技术,为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质控品构建了强大的稳定性保障体系。无论是在日常的室温环境,还是 4℃的冷藏条件,亦或是 - 20℃的冷冻环境下,这些质控品均可稳定保存 7 天以上,且降解率低于 15%。这一技术突破极大地提升了质控品的稳定性,确保了长时间运输和保存的可靠性,为实验室检测人员提供了更加稳定、可靠的材料基础,有效避免了因质控品降解而导致的检验结果误差。

自动化前处理流程,样品放置时间显著提升
专用色谱柱体系,保障仪器稳定运行
德米特自主研发的专用色谱柱体系,成功解决了亚胺培南保留弱及基质效应等难题。该体系经过测试表明,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可实现带基质超长时间稳定运行,且相对偏差始终低于10%。这一卓越性能确保了仪器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,极大地降低了仪器和色谱柱的维护频率,为实现临床检验的高效、持续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德米特此次的技术突破,为抗生素类IVD试剂商品化注入了一剂“强心针”。显著提升药物的稳定性,在运输环节就开始发挥关键作用,有效降低了因药物降解而造成的损耗,确保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,让检验工作者能够准确、高效、低耗的开展日常工作,让临床工作者能基于更可靠的数据进行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调整。同时准确稳定的TDM结果也能为我国抗生素类药物的精准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。
未来,德米特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,深耕药物分析技术领域,不断优化和完善现有成果,致力于为科研和临床提供更多、更优质、更可靠的工具与数据支持,携手行业同仁共同推动医药领域的蓬勃发展,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。
关于德米特
德米特是国产临床质谱色谱行业的领军者,致力打造高度自动化、高灵敏度、高稳定性的临床化质谱分析系统,十余年时间浓缩了一部国产色谱质谱全产业链落地史,依赖核心专利技术打造了DMT临床质谱系列、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等性能卓越的临床化仪器,应用项目涵盖了色谱质谱检测、靶向与非靶向组学、生物标志检测等,大力推动了高端检验科学与精准医疗科学的发展。目前,德米特在全国31个省份累积拥有300多家典型用户,拥有专利60余项、PCT两项。德米特是中国首个色谱柱注册企业,第一个流动相即开即用生产企业,也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企业,是临床质谱真正有完整质控溯源体系的企业。